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影响着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一个人失去了自尊自信,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人生价值和意义。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尊自信,也不可能独立与发展,更难以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曾几何时,我国崇洋媚外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人为西方马首是瞻,崇拜洋人、膜拜洋货,他们物质上被洋货包围,精神上被洋人控制,他们在骨子里已经丢弃了族性,失去了国籍,丧失了人格,已经沦为精神奴隶。这种崇洋媚外心态最直接的原因是自卑情结导致的无自尊,它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伤害巨大,严重阻碍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对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自尊自信是一个民族品德的基础,失去自尊自信,一个民族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自信也是一个民族追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失去自尊自信,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发展的能量、奋进的动力。只有让整个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有坚如磐石的自信,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奋发的勇气、创造的活力。
理性平和。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的时间内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上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在几十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伟大奇迹。但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物欲膨胀、道德失衡等社会矛盾,也形成了一些心理失衡现象。一些先富起来的群体、少数得权得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一些狂暴之徒时而铤而走险。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一些人难以适应;面对信息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些人心理压力倍增,心态焦虑,缺少安全感。于是我们看到,“仇富”“仇官”的极端言论和行为时有出现,各种“炫富”“炒作”的浮躁行为经常出现,甚至暴徒暴行也时有所现。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理性平和”的心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正常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才能有祥和社会,才能有美好生活,才能有伟大事业,才能伟大复兴,才能有和谐世界。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沉着淡定、不骄不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风险;面对收入差距、面对少数不公现象、面对成功失败,都应不徐不急,保持良好心态,并以良好心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迎得事业顺畅、生活美好。
积极向上。“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社会心态反映着人们的精神气质、心理情绪和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对当下和未来抱有的美好希望,是一种踏实肯干的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拼搏迎来美好事业和甜美生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社会上同样也有一些不求上进的“啃老族”,有一心追求奢靡的土豪,有炫富弄权的“富二代”“官二代”,有不求上进的“宅男宅女”,有以欺诈欺骗为生的骗子,有欺行霸市的流氓。这些不良现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仅大大增加了我们社会治理的成本,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我们正处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消除颓废心态,培养积极向上心态,凝聚磅礴之力,以只争朝夕奋斗精神,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好心态才能拥有好生活,好心态才能创造好未来。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纾解社会不良心态,引导和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集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 联系电话:010-66237298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版权所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 网站维护:北京居百思诚科技有限公司 | 隐私安全
邮编:100050 | 传真:010-67711813 | 邮箱:ccdcnutrition@ninh.chinacdc.cn
Copyright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京ICP备13005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