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截止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达到57.5万例,死亡17.7万例。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营养的作用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在家庭常规膳食中合理选择食物,保持良好营养状态至关重要!科学的膳食能够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系统抵抗病毒的能力和效力,延缓免疫系统的破坏,减轻重要脏器和系统的损害。
· 皮肤黏膜是病毒进入人体的门户,感染艾滋病后黏膜病变是最常见表现。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等都有维持皮肤黏膜完整、修复的作用。这些营养素在蔬菜、水果和奶、瘦肉内含量丰富。
· 淋巴结是HIV进入人体停留的第一站,是HIV进行复制、改装、释放的最主要场所。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强功能,至关重要。香菇、枸杞、大豆、黄芪等含有的多糖有此项作用。
· 视网膜是HIV的攻击目标。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维生素B1等可以保护视网膜。
· 消化系统症状是艾滋病发展的标志。保护消化系统是保护和增强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的决定因素。
· 肺脏、心脏、肾脏、神经系统也是艾滋病毒窥视的重要目标,科学的膳食营养结构是呵护它们的重要措施。
如何选食物?
1粮食和薯类
基本选择原则是粗细粮合理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薯类食物。合理搭配的具体食物及数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营养状态和饮食习惯确定。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正常的HIV感染者,在保证能量摄入的基础上适当多选择粗杂粮和薯类,以预防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有损害及腹泻的HIV感染者,应适当少摄入难以消化的粗杂粮和易胀气的薯类食品,食品加工方法多选择熬、煮、蒸、烩,少选择油炸煎烙,食品制作柔软精细,各种粥类和健脾益气的米糊类是良好选择。
对于不选择或很少选择粗杂粮和薯类食物的患者,需要重视预防维生素B族的营养缺乏,应根据摄入不足情况合理补充。粮食和薯类的摄入数量建议每日不低于200克,就餐时应首先摄入适量的主食以保护胃肠道功能。
2蔬菜和水果
摄入原则是多样化,重视深色蔬菜的摄入。摄入数量建议每日500~1000克,以蔬菜为主,水果为辅。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正常的HIV感染者,蔬菜烹制方法多选用凉拌、炒、煮、烩,少选择油炸和腌制。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有损害及腹泻的HIV感染者,蔬菜水果摄入数量适当减少,尤其减少摄入富含粗纤维难以消化的蔬菜水果,加工方法多选择蒸、煮、烩、炒,必要时加工成蔬菜汁和水果汁,甚至和其他食物一起加工成糊状食物摄入。
对于减少摄入蔬菜水果的患者,需要预防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营养缺乏,应根据摄入不足情况合理补充。
3奶、蛋和豆类
摄入原则是适量和合理搭配。摄入的具体食物和数量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和饮食习惯合理选择。正常状态下,每日摄入数量建议奶类250~400克,蛋类50克,豆类食品50~100克。
蛋白质营养缺乏和消耗丢失增加的患者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需要重视和能量摄入的平衡。
对于胃肠道功能受损和腹泻的患者,适当多选择煮鸡蛋、鸡蛋羹和酸奶。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适当多选择豆类食品、去脂牛奶和酸奶。
4肉和鱼类
摄入原则是适量,并重视鱼类尤其是海鱼类食物的摄入,避免多摄入肥肉类和内脏类食物。正常状态下每日摄入量建议肉类50~100克,鱼类50~150克。
对于胃肠道功能受损和腹泻的患者适当多选择相对易消化吸收的鸡肉和鱼,而且加工应精细少油。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多选择鱼类,少选择肉类。
对于蛋白质营养缺乏和消耗丢失增加的患者,需要在胃肠道功能能够耐受的条件下合理增加肉鱼类摄入量,如果胃肠道功能不耐受,建议合理补充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膳。
5油脂类
摄入原则是合理控制,尤其需要严格控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肥肉的摄入。每日植物油的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不摄入动物性食物的患者在正常状态下可适当增加植物油的摄入,但总体脂肪供能比不应高于30%。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供能比不应高于25%。HIV感染者都需要控制油煎、油炸等多油食物的摄入。
6盐和水
正常状态下,建议HIV感染者的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200毫升,盐摄入量6克以下。在发热、腹泻等丢失增加的状态下需要根据水丢失量和电解质缺乏情况合理补充。
(文章内容来源:“营养与疾病预防”微信平台)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